发布时间:2023-11-16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文明校园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从青少年抓起的基础工程、打造实现中国梦主力军的战略工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铸魂工程。
一直以来,青浦区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为抓手,常态化推进文明校园“六好”标准化建设。全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措并举打造文明校园,多彩活动引领文明风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文明校园在身边-
上海市青浦区东方中学
勠力同心固成果乘势而为创新高
上海市青浦区东方中学创办于1994年,学校赓续“教必务实,学必求是,言必达理,行必规范”的十六字校训,凝练新时代“三吃、四干”东方精神,聚焦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硬件和软件,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建校初“三像”基本目标,保持了自2003年至今连续9 届市级文明单位(后为上海市文明校园)的光荣称号,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重视思政教育,培养东方学子
1.坚持价值引领,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聚焦课内和课外两个支架,其中课内坚持以思政课为龙头课程引其他学科朝着统一的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外以项目化学习形式进行融合,通过“我在东方的四年”仪式教育、“我在东方的每一年”主题教育、“一个年级一个项目实践”“一月一主题”行规教育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等常态化教育。
2.坚持协同育人,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了课程思政、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线上思政等协同并举的路径。在新课程体系下,努力创建系列家庭教育指导子课程,发动各社会力量助力模拟法庭等品牌项目建设做好专题教育、专业支持。
3.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项目“基于学分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研究”,深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践,引导学生在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着力培养有发展潜能,有终身学习能力,有东方气质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强化班子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1.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地见效。作为青浦区教育系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重点推进学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1+2”文件。通过学科育德与大思政课程、党员-学困生帮扶行动、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行动、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志愿服务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实现“党建”和“育人”双促进。
2.聚焦组织建设,凝聚党工团队工作合力。支持工会和妇女工作,重视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文明组室评比,建立和完善恳谈会制度,不断提高教职工参与校务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开展东方少年论坛系列活动、红色研学、历史小探究等上善研学活动。
3.严肃作风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校坚持以制度强基、以活动凝心、以示范聚力。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就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专题研讨,并定期召开师德警示教育大会。通过教代会、少代会、家校开放日等途径主动收集师生、家长意见和建议,主动回应群众诉求。
三、着力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养
1.立德树魂为基,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师德工作机制。围绕“爱与责任”主题,项目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市园丁奖丁晓华、特级教师毛金华、区教书育人楷模刘梅(提名)、王慧萍、身边好党员宋苑及三位区园丁奖教师。
2.专业发展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以“绿色教育再深化”为主题的教学季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两次获评区中小学发展性教育综合评价优质示范校;获区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四轮)立项2个;“223”型项目化学习培育上善好少年入围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4)。
3.梯队培养为要,完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以六个区级研修基地为载体,以及校级“日出东方”“晖曜东方”“日照东方”“研在东方”四个工作室为平台,构建市、区、校骨干、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等多层级研修共同体。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1人,市“育德之星”2人,市园丁奖3人,区相关工作室(基地)主持人5人,区第七届名优教师23人。
四、丰富校园文化,助推内涵建设
1.做实校园文化建设。对原有的以东方优秀文化为底蕴的活动载体和品牌项目进行了筛选梳理,精心策划,沉淀提质,逐步形成了四大类26个方面的“东方文化育人”品牌系列。学校将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美好愿景融入日常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包括文化墙上的十六字校训,校歌《成长的摇篮》,“东方之星”“东方社团”等,设计了“仁义礼智信”主题雕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等。
2.做优活动空间建设。学校建有红领巾小剧场、风雨篮球场、各类实验室等,满足学生日常文体、科学教育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每学年举办校园科技节、东方教育论坛、东方少年论坛、学生艺术节和师生体育节等系列活动。目前,学校有合唱、舞蹈、民乐、击剑等东方社团20多个。
五、创设文明环境,校社携手共建
1.构建平安学校,营造文明校区。学校健全校园安全防范管理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校园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防治减灾逃生演练、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并逐步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
2.弘扬志愿精神,形成文明风尚。学校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整合党支部、工会、校团委和校大队部、校红十字会、唐仲英爱心小队等各群体、各部门志愿者力量,成立了“东方E(East)P(Protect)志愿者联盟”。通过有效整合街道、社区、公安分局、交警中队、法院、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建设了一个以党团员青年教师带领的适合初中青少年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新阵地。
3.依托社会资源,参与同创共建。学校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同创共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与社区协作,与多方积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助力学校建设。如,与陈云纪念馆、武警上海市总队值勤第三支队、青浦电信局、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夏阳街道少先队大队青松社区中队红领巾之家“先锋”小队获市优秀少先队集体。
六、优化阵地建设,提升育人质效
1.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将兴趣拓展、劳动教育、科普活动、文体活动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如,兴趣拓展时段设置了综合实践课程7门、人文艺术课程4门、体育健身课程6门。又如,劳动教育时段的内容有合作完成班级值周清扫任务、认领一种绿植、专用教室和实验室服务、参与手工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内容。
2.凸显文化资源作用。重视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人文自然资源、社区活动场所等,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如,利用知道书院的教育资源开展《访知道书院 寻红色人物——东方学子行知青浦学党史活动系列》,努力打造行走课堂、研学课程,落实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素质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