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7
近年来,全国文明镇徐泾镇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文明镇创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实现“长三角数创先导区,高质量发展虹桥核”的战略目标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思想领航,在加强新时代文明培育上丰富新内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融入徐泾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一是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用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干部“学习”大讲堂,每月开展一次分管领导带队的外出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全体班子成员的学习参观活动。创新升级“寻根讲堂”,拓展宣传品牌影响力,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掀起新思想的学习热潮,不断凝聚文明培育精神力量。
二是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策划制作20期《徐泾半月谈——学习深化二十大特别节目》,聚焦主题教育、撤乡建镇30周年等重点工作,做深做精专题报道和专栏栏目,充分展示徐泾镇发展的新气象与新成果,推动干部群众增强奋进力量。
三是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举办“春晚在徐泾”迎春团拜会以及“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完成香花桥、凤来桥、陈家祠堂修缮工作,推出蟠龙天地红色旅游地图,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举办第十三届中外文化交流节、非遗文化主题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融通、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协调。
二、坚持服务导向,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的原则、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的目标,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是健全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徐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1+27+X”模式的框架建立,打造以服务国家战略、围绕进博会展开各项文明实践活动的“进博站”,引领社会新时尚的“夏都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传承好乡风为主旨的“金云站”,以幸福社区为建设目标的民主村站、卫三居站、尚鸿路站。建立具有徐泾特色的“一区一带”,形成“区带联动”效应。
二是提升文明实践能级水平。整合辖区内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幸福社区等有效资源,面向青少年、志愿者、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针对性的开展“六个践行”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各村居开展96场“泾善泾美”市民修身活动,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下的共建合作,开设“中华文化小讲堂”,不断推动文明实践的“徐泾模式”活起来、亮起来、实起来。
三是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承办第五届进博会志愿者表彰大会、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誓师大会,持续深化徐泾镇“微笑四叶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持续优化进博会服务保障水平的同时,将项目维度拓展到文明创建、综合整治、垃圾分类等不同领域。以四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为目标,积极推动村居实践站品牌的培育和建设。
三、坚持人民中心,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上获得新提升
始终以服务百姓需求、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为目标,坚持既塑性又塑魂,使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一是优化各类创建水平。以文明城区创建为牵引,文明镇复审为抓手,同步推进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级培训,规范创建流程,加强创建指导。
二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举办首届徐泾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承办区级道德模范专题展览,以文明城区创建为牵引,同步推进文明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感动青浦”“中国好人”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宣讲报告、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定期走访慰问道德模范和先进个人,在全镇倡导形成“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三是夯实文明创建效果。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巩固“双创”成果常态长效,聚焦民生服务、社区治理、文明素养等领域,先后开展“群租乱象”专项整治、垃圾分类、幸福社区建设等工作。全年完成完成涉河问题整改4670余件,生活垃圾厢房改造8座,社区中心建设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