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9
近日,东方卫视、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专题报道长三角一体化新进展,方厅水院、元荡、沪苏湖高铁等示范区标志性项目集中展示了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的丰硕成果。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七年,三省一市在一体化这个关键词上下足了功夫,从生态环保到互联互通,从创新产业到公共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不断用实践巩固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成立后的首批跨域建设项目之一,位于沪苏交界处的元荡生态治理近期迎来又一里程碑,23公里的滨水岸线全部贯通,慢行系统和休闲功能也全部完成。
游客:这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路也不通的,现在感觉风景很好。我们就住在苏州吴江汾湖,从元荡的另一头骑到了青浦的这边。
即将竣工验收的水乡客厅方厅水院是国内首个跨沪苏浙三地的房建项目,用地和建设规划许可上数据互认,审批上从三个章变成了一个章,建设和运营管理由三地共同参与,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大胆试、勇敢闯的又一生动范例。
刘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部长):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试验田就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
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完善,也推动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沪苏湖高铁、长三角超级环线等开通运营,不仅让人员往来更加高效便捷,也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发布的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跃升全球第五。围绕国家战略和重点产业,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合作机制,目前共有43个项目推进实施,合作单位超过150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复宏汉林就是其中一家。该企业联合上海其他药企,正在开发基于T细胞衔接器的新型多抗创新药,预计明年上半年申请进行临床试验。复宏汉林还联合杭州企业研制性能水平与国外相当的耗材,目前已有多款产品问世。该合作机制可通过需求方“挂榜”,有能力者“揭榜”,将多方的需求和能力在“榜”上进行有效的链接。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564家长三角企业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投资孵化了137项重大产业化创新成果,一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产业在长三角生根发展。位于嘉兴南湖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累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任务349项,孵化培育科技企业1000多家,而像这样的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还在稳步壮大。
统计显示,2024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了3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24.6%,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的36.5%。万亿城市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2024年的9个。截至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已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忠伟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进一步抓实抓好,推动长三角取得新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