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王仙村地处夏阳街道东南角,毗邻松江区佘山镇,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落,现有农户272户,常住人口1994人(户籍人口941人,来沪人员1448人)。近年来,王仙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文明创建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并进,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成就奖、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重点培育单位)、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01
高位统筹强保障,筑牢文明创建组织根基
健全机制明责任。村党总支将文明村创建纳入村级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长及党员代表为成员的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王仙村文明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构建“党总支统一领导、村干部包片负责、党员带头参与、村民广泛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任务层层落实、高效推进。
党建引领聚合力。深耕“善治仙锋”党建特色品牌,搭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将文明创建融入党建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文明创建政策文件。壮大“仙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宣传、环境整治、纠纷调解等创建一线,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以党建红引领文明风,带动村民积极投身创建工作。
02
精神铸魂树新风,激活文明创建内在动力
典型示范强引领。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系列评创活动,通过“村民自荐、小组推荐、村委评议、全村公示”的规范流程,累计挖掘并评选出优秀家庭28户。依托村宣传栏、微信群、文化活动中心电子屏等渠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以身边榜样带动全村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文化阵地优服务。以村委会为核心打造高标准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农家书屋、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区。农家书屋藏书3000余册,涵盖农业技术、文化科普、法律法规等类别,在志愿者管理下每周开放6天,累计接待村民500余人次,成为村民提升素养的“充电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心客堂间、法理堂等阵地,每月开展便民服务、知识讲座、戏曲演绎、纠纷调解等活动不少于4场,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
推行“农村治理积分制”促规范。结合村情民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推行“农村治理积分制”,内容涵盖文明礼貌、环境卫生、邻里互助、遵纪守法等方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宣传、文艺汇演等形式,引导村民自觉学习遵守,将文明规范内化为日常习惯。截至目前,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邻里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30%。
03
环境提质优载体,打造文明创建宜居家园
基建升级补短板。紧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全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王仙村路(外青松公路-粉丝厂桥)改造工程,修缮5个公共厕所并配备专人保洁,推进3队、9队道路“白改黑”项目,新建粉丝厂桥西侧污水提升泵站,切实改善村民出行、如厕、排水条件。同时,提质升级标准卫生室,新增康复室(中医馆)、注射室、健康驿站等功能区,配备两名专业乡村医生,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环境整治焕新颜。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创新引入第三方物业管养模式,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六乱”现象。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目前,村庄森林覆盖率保持66%,成功打造青浦区罕见的“天然氧吧”,实现村容整洁、环境亮化。
下一步,王仙村将持续深化文明村创建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美、生活美、内在美”的美丽乡村“仙居阁”品牌,以优异成绩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