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3


在青浦练塘镇太浦河北岸,有一个村庄正悄然蝶变。这里是太北村——一个拥有近200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长寿村”,也是一个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焕发多元活力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年来,太北村总支部委员会以党建为引领,以“金秋家园”项目为抓手,探索出一条“银发经济+农文旅融合”的振兴新路,让村庄有风景、有温度、更有活力。2025年,青浦区练塘镇太北村党总支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一、党建引领,把“养老难题”变为“暖心工程”
“每天中午,村里85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来这儿吃上一顿热乎饭,不要钱!”在太北村北王浜自然村的“金秋家园”养老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指着热闹的食堂介绍道。从2023年10月起,太北村党总支推动与企业合作,率先为北王浜8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随后逐步覆盖顾巷、林家草等自然村,目前已惠及112位高龄老人。
面对农村老龄化加剧、留守老人增多的问题,太北村党总支没有回避,而是主动作为,创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模式,引入上海金秋年华公司,打造“金秋家园”整村运营项目。党总支牵头盘活闲置宅基地30多栋,改造为乡宿、食堂、会客厅等设施,将旅居养老产生的收益反哺本村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银发经济+农文旅,闲置资源变“活资产”
太北村党总支深知,乡村振兴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增强“造血”功能。他们瞄准银发经济蓝海,推动“生态+旅居+养老”融合发展,把太浦河的碧波、千亩茭白田的绿意、白墙黛瓦的农舍,转化为吸引城市人群的“金杠杆”。
“推开窗就是河景,睡到自然醒,吃的是地道农家菜”,来自市区的余女士在金秋乡宿住了三天两晚,赞不绝口。像她这样的“乐龄旅居客”越来越多,为村庄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气与活力。
党总支还推动建设金秋农场、骑行驿站、森林氧吧、垂钓中心等多元业态,吸引都市白领、年轻家庭甚至外国友人成为“新村民”还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5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当上了民宿管家、食堂阿姨、农场园丁。
“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让老房子‘长’出新功能。”太北村党总支书记张欢峰说,“每一栋房子的重生,都在为村里老人积累养老资本。”
三、从“脏乱差”到“美如画”,村庄焕新颜
曾经的太北村,环境卫生一度是“短板”。党总支以“金秋家园”项目为契机,承接全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道路保洁、公园绿化、房前屋后治理。短短一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全镇评比倒数跃居前列。
“我们发扬‘太浦精神’——头顶星星脚踏冰,不完成任务不收兵!”张欢峰说。如今,村庄步道蜿蜒、林地葱郁、乡宿雅致、食堂温馨,成为各年龄段游客休闲打卡的热门地。
四、党建融合新潮,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太北村党总支不仅关注“养”,更注重“乐”与“融”。村头空地上,老人跳起扇子舞、打起太极;傍晚的露天电影勾起几代人的回忆;“挖呀挖”研学活动让孩子体验农耕乐趣;乡村振兴学院、直播间、数字交易平台陆续建成……党建与产业、文化、生态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百姓富裕、集体壮大、村庄美丽”的振兴图景。
“我们要把太北村打造成长三角乡村振兴的样板!”张欢峰语气坚定。从“有风景”到“有经济”,从“有温度”到“有活力”,太北村总支部用实干与担当,真正把“长寿密码”解码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密码”,在青浦大地上书写着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