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当传统文化的琅琅书声回荡在练塘镇的街巷,一场以“礼”为基、以“廉”为魂的育人实践,自2023年浦江学堂礼廉班开班之日起,便在这片兼具红色基因与人文底蕴的土地上悄然深耕。秉持“以礼养廉,以廉润礼”的核心主线,浦江学堂礼廉班打破传统国学教育的单一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与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既让《论语》《孟子》的智慧浸润心灵,也让田间劳作、社区帮扶的实践锤炼品格;既以非遗手作、民俗体验的趣味形式点燃学习热情,也以红色研学、公益募捐的责任担当涵养家国情怀。
01 固本培元,以国学经典启迪心智
浦江学堂礼廉班自2023年开班以来,始终以“以礼养廉,以廉润礼”为核心主线,秉持“传承文化、培育人格、凝聚民族”的宗旨,致力于专业、完整、系统的方式传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传统典籍。2025年,依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专业师资,持续深化国学经典教学,让学子们在古圣先贤的智慧浸润中夯实文化根基。
曲阜、西安、延安、绍兴研学之旅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实践,以“礼”敬历史,以“廉”悟初心,让课本里的文字跃然眼前,于古越大地探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这一堂堂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是“传承文化、培育人格”宗旨的鲜活注脚,也是学子们成长的坚实阶梯。
02 铸魂育人,用红色精神浸润童心
依托练塘镇深厚的“红色基因”底蕴,浦江学堂礼廉班持续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班级积极组织学子走进陈云纪念馆、西乡烈士陵园、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东庄村史馆、初心课堂等红色阵地,通过一场场与历史的深刻对话、一次次对先辈足迹的亲身追寻,让红色精神可感可知。
2025“清明哀思寄英魂 缅怀先辈承遗志”清明祭扫活动,让浦江学堂礼廉班、礼悦班、礼崧班的学子们在沉浸式的实地探访中,切身感受烽火岁月的艰辛与壮烈,真正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这一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与使命担当。
03 知行合一,借社会实践涵养品格
浦江学堂礼廉班始终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礼廉”文化为核心,构建起“课堂+实践”双轨并行的育人体系。课堂中引入AI智能设计与3D打印技术,亲历数字化创造的完整过程;课堂外引入“春发其华,动身健心”、八段锦学习、“阿特麦落羽森林”的植绿活动,更是参与练塘镇首届“大蒸港杯”篮球邀请赛开幕式,以真挚之声传递礼廉力量,成功实现了文化知识向品德修养的有效转化。
与此同时,学子们积极践行“得益于公益,回馈于社会”的原则,将善行融入日常。不仅曾为陕西山区小学募集图书百余册并建立帮扶关系,也借助传统节日为练塘镇内的部分儿童送上特殊的节日问候,还会于重要时间节点配合开展义卖、展示活动。这些暖心行动在传递关爱与温暖的同时,更在孩子们心中深植下感恩、分享与责任的种子,生动诠释了社会大爱精神,最终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04 协同聚力,构建家校社共育生态
浦江学堂礼廉班的蓬勃健康发展,得益于“教师、班主任、家委会”三驾马车的并驾齐驱与同向发力。班级通过共同制定《班规》、设计特色班徽、提炼班级口号、落实家长值日制度等一系列机制,有效构筑起坚实的教育共同体,这不仅彰显了项目自身的强大凝聚力与吸引力,更是家校之间高度互信、携手共育的最生动证明。
浦江学堂礼廉班的教学成果与实践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新闻宣传、文化体育、非遗民俗等主题的资源供给,使其教育模式突破了课堂的边界,练塘茭白节、绣球花节等重大节日为学子们搭建了多维度的成长与展示平台,充分向社会大众展示了独属于年少青春的蓬勃朝气与活力,成功塑造并打响了礼廉班“可看、可感、可参与”的特色育人品牌。
在练塘,38名学子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文化的传承者、实践的参与者、爱心的传递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体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浸润心灵的学习内容,浦江学堂礼廉班正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中为孩子们筑牢信仰之基、厚植情怀之本、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国学、诵经典、品文化”的氛围,成为陪伴成长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