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7
近年来,华新镇北新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实施“文明账户”模式,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及乡村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乡村治理源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绘就幸福文明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北新村位于青浦区华新镇中部,南临北青公路,东临徐华公路,西邻凤溪社区,北靠S26和西郊国际交易市场,周边均为城镇集中建设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新村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400余名村民,来沪人员8000多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132名,下设14个村民组。
为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升乡村自治水平,华新镇北新村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结合“文明账户”平台,深化志愿实践,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化、持久化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密织文明网络,激活乡村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推进“文明账户”建设,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北新村持续推进“文明账户”平台建设,以服务回馈服务的双向反馈机制,激励广大村民踊跃投身乡村社会治理与城市建设。
各志愿服务分队通过在线发布理论宣讲、文明劝导、卫生清洁、法律咨询、义务维修、助人关爱等志愿服务项目,引导村民在小程序中报名参加、换取积分和兑换服务,让村民的每一项文明生活习惯、每一次的道德善行,都能得到回应,更深程度、更大广度营造浓厚志愿服务氛围,也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践行乡风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文化建设融入社区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截至2024年4月,北新村“文明账户”平台已累计注册2646人,发布活动项目155项,每月项目发布完成率达146.88%,报名活跃度达102.81%。村民们积极参与活动,用积分兑换奖励,改变生活习惯,改善精神风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努力实现了“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二)探索“文明账户”模式,打造志愿服务新路径。
为进一步打造志愿服务阵地,北新村整合各方资源开设长者食堂,不仅解决老年人的民生“食”事,并依托“文明账户”平台,每月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该阵地做好宣传引导,让“文明账户”长久“保温”、持续“加温”。阵地不仅是服务老人的场所,也辐射了周边的村居和企业,为周边外卖小哥、清洁工人等户外工作人员提供了便民休息的场所。
依托“文明账户”平台,北新村突破服务边界,探索“文明账户+长者食堂”的服务路径。一是创作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倡导文明新风。通过不定期邀请沪上名角,表演喜闻乐见的公益演出,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结合“北新姐妹团”文艺团队,通过小品、戏剧、曲艺创作表演,针砭不良习俗,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持续深化志愿服务,营造浓厚志愿服务氛围。围绕该阵地,每月开展志愿活动,提供缝纫修补、洗发理发、磨刀、科技养生等多类服务,以“人人能服务、处处能服务、时时能服务”为理念,采取积分奖励,激发内生动力。
(三)依托“文明账户”平台,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明账户”上线以来,北新村以此为抓手,持续开展活动,积极探索自治共治的新路径,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打造“党总支—党员—村民代表”自治共治三级网格体系。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发挥“文明账户”积分制效能,“用“小积分”激发社区治理“大能量”,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如今,更多的村民自觉投身到基层治理监督、环境卫生整治、庭院亮化美化中,村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志愿治安巡逻实现常态化,村居治安实现长期平稳。2022年,北新村共有4起邻里纠纷,“文明账户”上线后, 2023年全年邻里纠纷数量降至1起,邻里矛盾纠纷大幅下降;参与文体活动的群众越来越多,村民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移风易俗、实施垃圾分类等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村民积“德”成“分”,使以往的“干部自己干、群众一边看”变成了“干部领着干、群众抢着干”。
北新村通过积极探索“文明账户”新模式,凝聚文明力量,践行文明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风气,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未来,北新村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深化乡村自治共治模式,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