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4分钟,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就会下降7%-10%。”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凸显了急救设备在生命救援中的关键作用。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作为可让非专业人员快速掌握使用的“救命神器”,如今在青浦区迎来了重要扩容。记者从青浦区卫健委获悉,作为2025年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由青浦区财政专项投入的15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已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落实进一步填补了青浦区1000人以上居住小区的急救设备空白,为区域医疗应急快速响应“提速增效”。
此次新增的150台AED设备,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经过科学规划的“精准布局”。从人口密集的老旧居民区、到新建商品房社区,每一台设备的安装位置都确保覆盖群众日常活动的“高频区域”。以赵巷镇某大型新建社区为例,此次新增的AED设备,安装在社区出入口的岗亭旁显眼位置,配备了醒目的红色标识和24小时应急取用装置,居民步行3分钟内即可到达,真正实现了“急救设备就在身边”。
随着150台新设备投入使用,青浦区AED总量已达970台。为让“救命神器”发挥最大效能,区卫健委将把新增设备与原有820台设备整合,纳入升级后的“青浦区医疗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市民可通过“青浦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服务—健康青浦—更多服务—AED地图”功能,实时查看附近设备的具体位置与使用状态;系统还会根据用户当前位置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并提供步行导航指引。
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与青浦区急救中心的“无缝对接”。当公众通过平台发起急救需求时,系统会同步将患者位置与附近AED信息推送至120调度中心,形成“查询—呼救—救援”的闭环服务,提升现场急救与专业救援的协同效率。
“设备安装到位只是第一步,确保随时可用、人人会用,才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青浦区卫健委医政科负责人杜懿杰表示。为保障新增150台AED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青浦区卫健委将对所有设备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和电量监测,后期还会将设备管理纳入全区“一网通管”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故障的实时预警,一旦出现问题,维修人员可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此外,青浦区卫健委还联合区红十字会针对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小区等重点人群开展了多轮急救技能培训,确保每个有AED设备的场所都有“懂操作、能应急”的人员在岗值守。同时,通过在设备安装点张贴操作指南海报、在社区活动室摆放科普折页、走进学校和企业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等形式,持续普及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技能,让“敢救、会救、能救”的理念深入民心。
目前,青浦区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千人以上小区AED的全覆盖。这些醒目的红色“救命神器”如同一个个“生命守护站”,稳稳扎根在各个居民区、公共场所,为百万青浦市民筑起一道坚实的急救安全屏障。
新增150台AED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