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9


当传统的评弹艺术走进青浦区练塘镇颜安中学的课堂,当吴侬软语在青少年的口中婉转流淌,一场关于传承与热爱的故事,正在这里悄然书写。2025年,在青浦区“强基工程”的推动下,评弹艺术重新深深扎根进校园,成为点亮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又一座灯塔。
名师引领 社团筑基
打造“留得下”的传承体系
在青浦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海市文联的联合推动下,评弹名家、国家二级演员胡文瑾老师走进颜安中学,带领学生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评弹之旅。项目以“启人”评弹社团为核心,构建起“专业引领+社团筑基+兴趣驱动”的培育模式。胡老师不仅传授唱腔、说表、乐器等基础技能,更将评弹背后的历史故事、地域文化与陈云同志的生平渊源娓娓道来,让传统艺术不再遥远,而是可触可感的“身边的文化”。
从零到一 从模仿到演绎
孩子们与评弹的成长日记
“一开始连吴语都咬不准,现在我已经能上台表演《江南好风光》了!”丁同学兴奋地分享她的学习心得。经过3个多月12课时的系统学习,学员们从最初的青涩模仿,到如今能完整演绎《珍珠塔》《玉蜻蜓》《江南好风光》等经典选段。舞台上,他们虽显稚嫩,却已初具韵味,情感真挚,台风稳健。评弹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扇窗,李同学说:“我现在不仅会弹会唱,还能给同学讲评弹背后的故事,这种传承的感觉特别有意义。”
困难中前 行探索中成长
基层文艺培育的实践启示
项目也面临时间紧张、资源有限、师资延续性等现实挑战。但正是在破解这些难题的过程成功积累了宝贵经验: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融合本土文化;优质师资下沉,发挥志愿者力量;搭建“教学+展示+浸润”一体化平台。项目虽告一段落,但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练塘镇将继续优化培育机制,推动评弹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师资梯队培养,打造“家校社”联动的育人生态。
弦索声声,雅韵流转。在“强基工程”的春风中,评弹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遗产,而是校园里跃动的音符、青少年口中传唱的故事。这是一次文艺的播种,更是一场文化的接力。未来,愿更多传统艺术如评弹一般,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