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5


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赋能计划”系列活动自9月启动以来,与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动举行,活动紧扣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的新目标,通过“艺术天空”惠民活动、艺术教育板块的优质演艺资源,形成红色主题专场、精品剧目导赏、文化文明互鉴三大板块,让高雅艺术走进群众、让精神文明滋养群众,有效提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活力,使文明实践成为市民时尚生活方式,成效显著。
红色主题引领
厚植红色情怀铸魂育人
活动以红色主题专场启动,将红色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9月23日,“铭记历史·奋进新时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舞蹈诗剧专场演出”在青浦区赵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来自网易园区、周边社区400多名观众通过感染力极强的艺术表达,回顾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专场演出精选《流不尽的泪》《家书》《红旗颂》等经典片段,以艺术语言镌刻民族记忆。艺术总监陈家年表示:“用当代艺术诠释历史,是文明实践与文化赋能的深层共鸣。”演员以精湛舞姿再现抗战场景,让观众在艺术熏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观众普遍表示,演出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既铭记历史,更坚定了奋进新时代的信念。
精准对接需求
“一区一特色”彰显文化温度
精品剧目导赏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经各级文明实践阵地调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遴选了本届艺术节期间的优秀文艺作品,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定制内容,邀请主演、主创深入基层,推动艺术从“赏其形”到“品其韵”,实现“一区一特色、一场一亮点”。
嘉定区聚焦传统戏曲爱好者,10月21日邀请昆曲名家吴双在新成路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分享会,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百戏之祖”的古典韵味。
宝山区与静安区紧扣红色文化主题,先后举办星・杂剧《伪装者》名家分享会。11月1日,宝山区文化馆邀请京剧演员冯冠博、黄梅戏演员沈海燕,解读多剧种融合的红色文化;11月6日,临汾路街道文明实践分中心邀请越剧名家赵志刚以“赵志刚对话明楼”为主题分享表演心得,公益预约名额一票难求,近两百名戏迷热情参与。
长宁区侧重经典文学改编作品传播,11月4日邀请陕西人艺话剧《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扮演者李俊强在虹桥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导赏分享会,与青年观众互动热烈。该剧获23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其黄土高原青年奋斗故事引发广泛共鸣。
闵行区聚焦历史文化与阵地建设融合,11月3日在虹桥镇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天津人艺话剧《大饭店》分享会,导演方旭解密“微观中国近代史”的创作思路,阐述戏剧舞台如何承载时代命运与家国情怀,引发200余名观众的共鸣。
创新互动模式
名家面对面深化艺术共鸣
活动打破传统观演壁垒,创新“预约公告+精品导赏+名家分享+现场互动”模式,促进艺术家与群众深度交流,让艺术解读更接地气。
名家们坦诚分享创作幕后与感悟:嘉定场吴双以“陶渊明”角色切入,讲述传统与当代审美的融合之道,即兴清唱引发掌声;长宁场李俊强谈及角色塑造时坦言,“演孙少安久了,生活中也多了份韧劲”,真挚分享引发共鸣;静安场赵志刚解析“明楼”角色逻辑并分享成长历程,解答观众疑问后演唱经典选段,获戏迷好评;闵行场方旭揭秘《大饭店》“编年体+群像式”结构及演绎巧思;宝山场冯冠博、沈海燕分享角色理解并即兴演唱红色选段,生动诠释家国大义。
互动环节推动观众从“被动观看”转为“主动参与”:李俊强教学表演技巧,方旭拆解历史与艺术关联,赵志刚分享艺术人生,让群众既看懂作品,更理解其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深化文明互鉴
模范心声传递艺术力量
为拓宽文化视野、促进中外交流,“文化赋能计划”同步开展文化文明互鉴观演活动,礼遇先进典型及道德模范,沉浸式感受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1部国内外精品演出,并开展后台探秘、排练观摩等活动,实现从“欣赏艺术”到“走进文明”的深度体验。
板块汇聚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中国国家话剧院等国内外顶尖院团作品,涵盖交响乐、话剧等门类。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彭卫在观赏西班牙国家舞蹈团芭蕾舞剧《堂·吉诃德》时表示,“剧中那位执着追梦的骑士,恰如平凡岗位上的我们,激励着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奋斗。”
后台参观、排练观摩等环节打破艺术“神秘感”,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白鹿原》《主角》后台,大家实地观摩了道具制作、化妆造型的精细,与创作者交流后,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鲜活认知。中国好人苟诗意从《白鹿原》中看到拼搏者的共鸣;新时代好少年徐嘉昊从《主角》中读懂“做自己生命主人”的真谛。
道德典型既是艺术受益者,也是文明传播的桥梁,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通过主题活动、道德讲堂、网上直播间等载体,与道德典型携手向社会传递更多艺术感悟和文明正能量。
文化浸润人心
文明实践筑牢精神根基
从红色精神弘扬到传统戏曲传承,从历史故事再现到奋斗精神传递,从中外文明互鉴到模范力量引领,“文化赋能计划”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积极打造“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新模式,让市区和远郊群众共享艺术节动态,让艺术资讯触手可及,让艺术“流量”汇聚成城市文明的“声量”。
未来,艺术节将继续联动“文化赋能计划”,持续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链接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把精彩品目、名家分享、惠民演出等活动带到群众身边,让“文化润城”更有力度与温度,推动文明实践融入日常、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