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在青浦等地探索以直播的新方式不断拓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形式,通过网络向大家展现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传递他们的精神。
本期直播间的主题是“百善孝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提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本期节目,邀请到了第二届青浦区道德模范、首届“青浦区青年英才”、青浦区“最美卫健人”曾多次获行政记功奖励和青浦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叶开友。他用二十余年的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更让良好家风在岁月中沉淀出温暖的回响。
01 孝心无问西东
2008年,医学院毕业的叶开友怀揣梦想扎根上海青浦,成为疾控战线的一员。而在他心中,始终萦绕着对安徽老家父母的牵挂——这份牵挂,源于父亲用一生书写的"孝"字。儿时的他,常见父亲白天耕作、夜晚挑着几十斤担子,在崎岖田埂上徒步一里路,为无儿无女的三爷爷送水送饭。父亲对远亲的责任与坚守,像一粒种子在他心里生根:“爸妈省吃俭用供我读完大学,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
2009年探亲,他撞见父亲因重病瘦脱了形——原来全家为不拖累他,已隐瞒一年。“绝不能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2012年,他在上海安家后,以妻子怀孕需照料为由,终将犹豫的父母接来同住。2021年刚任副主任的他昼夜扑在防控一线,又遇80岁父亲突发糖尿病并发症。那段日子,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医院与单位连轴转,病床前的身影从未缺席。“孝心不分远近,再忙也要守住父母身边的岗。”他的话里,是跨越千里的承诺。
02 家风自有回响
十年沪上同住,叶开友的孝心早已融入日常:清晨为父母准备合口的早餐,傍晚陪他们散步唠家常,定期带老人体检问诊。妻子的理解更让这份孝心有了温度:“尽孝不能等,能陪着老人就是福气。”
而父亲当年种下的家风种子,早已在下一代心中发芽。两个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很好,每次吃西瓜,两个娃都抢着把最好的给爷爷奶奶。孝心从无地域之分,它是父亲挑着担子的背影,是儿子病床前的守候,更是代代相传的承诺。
原典
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者不必锦绣也。
出处
《盐铁论·孝养》
释义
真正的孝养不在于珍馐美味,真正的奉养不在于华服美饰。
从父亲挑担送粮的背影,到他病床前的坚守,再到孩子递出西瓜的小手,孝心从未因地域变迁而褪色。正如他所说:“父母教会我‘为人子’的责任,我便要让孩子看见‘为人父’的担当。”叶开友的故事,恰似冬日暖阳,让我们看见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中的鲜活模样——那是最朴素的回报,更是最动人的生命接力。